八方井教化学堂--儒家学派的“崇玉”思想 |
八方井教化学堂,将元码思维教化引入基础教育之中,引导孩子自觉正心修身, 培养孩子的贵族精神。八方井多维教化青少年班是以人伦思维、元码思维、创造性思维为核心,个性化针对青少年的成长困扰、行为习惯、学习方式而特设置的思维训练,关注青少年及亲子关系的思维教化。
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,等级制度森严,玉器也被等级化了。当时儒家学派具有“崇玉”思想,把玉器人格化、道德化,从而促成了玉器文化的空前繁荣。
春秋战国时期,文化思想上形成了“诸子争鸣”的局面。在政治上主张“仁玫”、“德治”的儒家学派提倡“君子比德与玉”,同时还赋予玉许多美德。据《礼记》记载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回答子贡关于“君子归玉而贱眠者”的问题时说,君子之所以将玉看的非常宝贵,是因为玉有十一种美德。
即“温润而泽,仁也;填密以粟,智也;廉而不判,义也;垂之如队,礼也;叩之其声清越以长,其中拙然,乐也;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,忠也,孚尹旁达,信也;气如白虹,天也;精神见于山川,地也;圭璋特达,德也;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”。
现在看来,孔子赋予玉的“十一德”中所谓的“仁、智、义、礼、乐、忠”等主要是根据玉的色泽,质地,透明度及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等物理性能而加以美化赞誉的。其中所谓的“信、天、地、德、道It等方面的涵义,则是孔子从精神里面的
角度对玉之美的抽象概括。
儒家学派中关于“玉德”的学说存在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,儒家“崇玉”的思想给了当时的玉器文化一个新的定位化之灵魂。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,让其成为中国玉器文化之灵魂。
到了汉代,儒家的“崇玉”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,“玉德”的内容又加以精炼。西汉刘向《说苑》中说:“玉有六美,即“望之温润者,君子比德焉;近之粟理者,君子比智焉;声近徐而闻远者,君子比义焉;折而不挠,3而不往者,君子比勇焉;廉而不判者,君子比仁焉;有瑕可见之于外者,君子比情焉”。东汉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总结了东洲以来“玉德”学说。提出玉有“仁、义、智、勇、信”五德的说法等。
总之,儒家的“崇玉”思想,大大的推动了古代玉器的发展。“君子无故,玉不去身,君子比的于玉焉”.几千年来,人们一直崇玉、爱玉、佩玉、贵玉、荆巴玉视为品德的象征、身份的象征、财富的象征等,直到充满现代生活元素的今天,中国古玉器文化及其特有的文明又被推崇到新的高度。
一祠八堂教化产业由字道元码系统研习者宾子及其团队发起,其遍布全国的部落公司为字道文化产业营运载体,以字道元码思维为核心,以人才孵化和项目孵化为支柱,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生态空间。一祠八堂目前已在全国成立15个部落公司,2017年将在全国布局160个部落公司,以及布局40个创新实体文产项目公司。
邮箱:yicibatang@163.com
座机 023-88596240
地址 重庆沙坪坝区小龙坎新街49号8层